信息泄露5000条-个人信息泄露5万条

hacker|
176

贩卖个人信息获利近5万元会怎么判刑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情节严重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情节严重: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50条以上的;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500条以上的;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前两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5000条以上的;

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等。

情节特别严重: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相关类别公民个人信息“500条以上”“5000条以上”“50000条以上”的;

违法所得5万元以上的;

造成被害人死亡、重伤、精神失常或者被绑架等严重后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等。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魏丽娜)最高法、最高检昨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和有关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解释》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即可入罪;造成被害人死亡、重伤、精神失常或者被绑架等严重后果的,将被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江苏无锡500多万条个人信息泄露,这是怎么回事?

看到这个新闻,真的是让人感到触目惊心!然而,事实就是如此,这是警方破获的一起非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相关的公民个人信息就达到了500多万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护个人隐私显得至关重要!

事故梳理

近日,江苏无锡警方破获一起涉及侵犯个人隐私信息的重大案件,无锡几乎所有小区业主的信息都被泄露,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累计查获的个人信息达到了500多万条。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楼盘名称,业主的姓名,业主身份证号,手机号码,楼栋号,甚至还有房产面积等等。

通过调查发现,这些信息被倒卖的渠道有非常多种,其中最直接的就是楼盘开发商内部人员流出,其次就是各大小区物业管理人员或者保安将信息泄露,其他的也就来自于中介,还有一些装潢公司等等内部信息。

涉及到的隐私数量之多,着实让人咋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有隐私吗?真的让人感到不寒而栗,就像生活当中时刻被人监督一样。

事件本质

非法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等待他们的必将是法律严惩!我们只有做好自己,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其他的也就只能随缘了。然而这次背后让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就是: 怎么才能赚到钱?

很多的人就想着一夜暴富,然而,现实生活中真的有这种可能吗?有是有,但是是极少数,所以就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就动起了歪心思,就想着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来换成金钱,殊不知已经违反了法律。

赚钱需要心安理得!倒卖他人的隐私就会给社会公众安全带来隐患,相关人员是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且现在明文禁止,这就是违法行为,为何还有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说到底还是利益驱使啊!

事件反思

其实从个人的生活经验来看,在公众环境下保护好隐私,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留下自己的相关信息。当然,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当中这一条是少不了的,或多或少都要留下自己的一些相关信息。比如说名字,身份证号,手机号码等等。如果一旦发现自己的信息外露是可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可以进行质问,并且寻求正当合法的途径去解决问题。但是,我们总是这么想的: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损害,也就不追究了,其本质上也就助长了这些人的“大胆”心理。

所以说能别留下信息就尽量别留,不然的话真的是一大堆麻烦事情,一大堆电话,让人防不胜防啊!

58同城超4万条打工人信息被泄露,恶意泄露个人信息会受到咋样的处罚?

58同城超4万条打工人信息被泄露,恶意泄露个人信息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首先,恶意泄露个人信息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会被处罚金。数据时代,信息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新的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层出不穷,网络空间更加开放,信息流和使用频率的提高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但也削弱了公民的信息安全控制能力。在网络空间中,大量个人信息被恶意窃取,出售和使用。信息泄露已成为阻碍互联网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在线习惯是消费者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被网络钓鱼网站和不良网站所欺骗。消费者在搜索电子商务时,应仔细检查其是否为官方网站,域名和网页是否与官方网站略有不同。如果他们登录钓鱼网站,则会在后台恶意记录输入的帐号,并且将在完成交易的同时收集或转售所有个人信息。

其次,恶意泄露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可能会受到刑事处罚。对于在线消费者,除了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电子商务网站提供的技术保护措施外,自我保护意识,良好的在线习惯和必要的在线购物安全技术知识是个人信息不可或缺的三个工具。消费者应从细节开始,并注意其自身操作在在线购物过程的每个步骤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后果。

根据我国的《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 ,如果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我们在注册时,在不影响基本服务的前提下,用户可以适当地使用虚假的个人信息或选择不提供不必要的信息,并支付更多费用。注意个人敏感信息。在与卖方沟通和询问产品的过程中,请注意不要透露太多个人喜好。如果对方经常发送促销信息或回电,则应提醒您被骗。如有必要,您可以向电子商务平台的客户服务报告,称另一方对您自己造成了某些骚扰,并学会维护和保护您的权益。

又一名建行员工因贩卖数据被抓:案件涉及9省12市,数据量5万多条

数据猿报道 近日,江苏省淮安市警方破获了一起由建设银行员工参与,贩卖用户个人信息数据的案件。这是继近期《建设银行支行行长沈静冲因贩卖用户信息数据被捕入狱》后的又一起“建行数据贩卖”案件。

此外,就在不久前的5月9日,银保监会公布行政处罚公告,建设银行因“数据问题”被罚款230万元(事件详情)。同时,也不禁让人想起了“中信银行因泄露隐私数据遭脱口秀演员池子起诉”的事件。

银行接二连三出现“内鬼”,参与贩卖用户个人信息数据,使得人们对银行的信任度大打折扣,越来越担心自己的信息,甚至是资金安全。

在本次案件中,建设银行员工丁某依靠“帮忙查询”用户银行卡信息,将相关银行卡使用人的身份信息、电话号码、余额,甚至是交易记录售卖给黑产下家,一年时间其个人收入就超过30万元。这起案件的整个黑色数据贩卖产业链涉及我国9省12市,共26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涉及公民个人信息数据5万多条,涉案金额2000多万。

有趣的是,警方在抓获这名建行员工的时候,他竟表示不知道贩卖个人信息数据属于违法行为,认为该行为仅仅是违反了银行内部规定而已。

关于这起案件,早在2019年6月,警方就注意到有人在网上通过即时通讯工具QQ公开出售银行卡相关信息数据。QQ群内昵称为“建行”、“在野”、“金融”等多个QQ号,长期在各个QQ群内发送广告信息,声称只要提供人们的银行卡号或者身份证号,就可以查询到相关银行卡使用人的身份信息、电话号码、余额,甚至交易记录。如果群内成员与这些QQ号私下交易,获得的信息还会又快又准。

据业内人士表示,“银行员工将用户个人账户信息数据泄露至外部谋利,涉及到了客户的资金安全,所以已不再属于侵犯用户普通隐私的范畴,而是情节更加严重、恶劣。”

而且一般来讲,像建行这名员工这样处在贩卖信息黑产链的第一环,他再联系中间商。为了安全起见,银行“内鬼”联系的中间商一般只有一到两人,中间商下面还有各种分销商,层层代理,形成一个以银行“内鬼”为源头、大量中间商为中介,通过网络勾结、贩卖银行卡的相关身份证、电话号码、余额、交易记录的网络犯罪团伙。

据淮安市淮阴分局网安大队大队长朱延亮称,在这起数据贩卖案件中,因为涉及层级很多,所以越到产业链末端,数据的价格越高,从“内鬼”到销售末端,一条信息的价格可能会翻上数倍。可谓除了犯罪风险,没有其他任何成本,利润非常之高。

环顾我们身边,不管是银行、保险公司,还是日常经常使用的各种手机APP,都掌握着大量用户个人数据,金融类机构更是拥有我们非常关键且重要的资金信息数据,如果因数据保护不善而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不但我们的生活会受到极大困扰,个人财产损失也会面临巨大风险跟担忧。

而单以银行为例,当前银行在个人信息数据安全保护制度上还有待健全,疏于管理,使得数据泄漏现象一直屡禁不止。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