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被泄露怎么办
1,梳理泄露信息
首先,我们应该梳理一下自己可能泄露的个人信息的类型,将其按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例如按照手机号和姓名,qq和微信的密码,身份证号,身份证照片,手持身份证照片与银行卡密码这一顺序进行分类。
2,加强防范意识
如果我们泄露的个人信息是手机号,姓名等影响较小的个人信息,那么就需要加强防范意识,不随意信息各种电话,短信的通知,不泄露手机验证码。
3,立刻修改密码
如果我们泄露的是各类密码,甚至是银行卡密码等信息,应当立刻通过相关手段修改密码。
4,报警处理
如果我们已经发现自己的财物受到了损失,名誉受到了损害,应当立刻报警处理。
1,梳理泄露信息
首先,我们应该梳理一下自己可能泄露的个人信息的类型,将其按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例如按照手机号和姓名,qq和微信的密码,身份证号,身份证照片,手持身份证照片与银行卡密码这一顺序进行分类。
2,加强防范意识
如果我们泄露的个人信息是手机号,姓名等影响较小的个人信息,那么就需要加强防范意识,不随意信息各种电话,短信的通知,不泄露手机验证码。
3,立刻修改密码
如果我们泄露的是各类密码,甚至是银行卡密码等信息,应当立刻通过相关手段修改密码。
4,报警处理
如果我们已经发现自己的财物受到了损失,名誉受到了损害,应当立刻报警处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上海网信办约谈圆通责令整改,你遭遇过信息泄露吗?
上海网信办约谈圆通责令整改,我也曾遭遇过信息泄露。
圆通内部员工透露给不法分子顾客个人信息近40万条,已达到牟利的企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陷阱,甚至在购物或是玩游戏的时候,你的信息就被瞧瞧的偷走了。
记得我有一次下载了一个玩游戏的APP,本来就是想玩个游戏消遣一下。谁知道在开始玩的时候让手机登录,否则就不能继续玩。
出于想继续玩下去的冲动,我就按要求输入了个人信息。谁知道在游戏玩了第二天,手机被一条条的短信轰炸,内容是让我办理贷款,还有贷款的链接。
我没有回应,之后就收到陌生的推销电话,都被我手机自动拦截下去了。再看见圆通员工利用职业之便将顾客信息公开给第三方,真的为自己购物信息担忧。
还有一些骗局大家也要记得十分清楚,有时候我们将购物的包裹随意扔到外面。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包裹上的信息开始骗局。
首先,拿到包裹着包裹上的地址和详细的单元门号,之后等你离开后,疯狂给你打电话,你拉黑他之后,他再换个手机无休止的骚扰你。
等你手机关机后,他会拿着假的包裹上门,之后会说包裹是到付,需要支付很贵的邮费。然后你的家人一时间联系不上你,就给你支付了昂贵的邮费。
拿到邮费他就溜之大吉,等你打开包裹,里面什么也没有,就是对没有用的废纸。上当后你也找不到他,家人也不记得长相,这个哑巴亏就自己咽到肚子里了。
对于个人的隐私保护真的十分重要,尤其现在网络社会信息大爆发。骗子的骗局也多种多样,不知道哪个地方就被不法分子看中。
注意!这9款App违规搜集个人信息,你家孩子可能也在用
近日,“蜀门”“蚁族崛起”等9款App因存在不同程度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及泄露未成年人隐私的行为,海南省委网信办依据相关法律和有关规定,对这9款App进行通报并则责令整改。
据了解,2022年以来,海南省委网信办进一步加大开展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治理工作力度,针对影响青少年 健康 成长突出的未成年人隐私泄露、移动应用程序过度索权等突出问题,组织对一批用户量大、与未成年人密切相关的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进行技术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蜀门”“蚁族崛起”“嘿嘿太空杀”“追追漫画”“乐器调音器”“梦幻人生”“成语状元郎”“学习云平台”“沙拉俄语”9款App存在不同程度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依据相关法律和有关规定,海南省委网信办将上述9款App涉及违法违规行为的情况向 社会 通报并责令以上App的运营主体于通报发布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
海南自由贸易港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海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该项工作做出指示批示。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海南省委网信办共计通报涉未成年人领域移动应用程序6款,主要集中于线上教育、网络 游戏 等领域,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海南省委网信办副主任王英诚表示,海南省开展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治理工作,是落实未成年人保护和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双重要求,也是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重要举措。海南网信部门将通过健全完善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的动态监管,建立对未成年人双场域、全链条、多主体的网络保护体系。下一步,海南省网信系统将通过开展能力提升建设年活动,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执法能力,着力加强青少年个人隐私保护和网络内容建设,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常态化治理工作,查处一批涉未成年人网络违法违规典型案件,形成强力 社会 警示效应,维护海南自贸港网络空间清朗有序。
如何防范App违规搜集个人信息?
1、注册、登录App时应谨慎提交个人信息。App通常会在注册或首次登录时收集个人信息用于标记不同的用户,如账户名、姓名、手机号、邮箱或第三方账号登录体系等基本个人信息,甚至有些App在注册和首次登录时需绑定身份证和银行卡。
对此,个人注册时尽可能不使用个人信息(姓名、出生年月等)作为用户名;如果提供多种登录方式(手机号码、支付宝、微信、微博、邮箱等),建议选择使用个人信息较少的登录方式;注册环节如非必要,谨慎提交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照片、银行卡号等。
2、向App提供信息进行身份核验要小心。一些App在开通或使用某些功能时,还需要进一步对身份进行核验,会采取强制用户提交身份证号、身份证复印件、手持身份证照片甚至人脸身份信息核验等措施。
这时,个人应尽量使用手机号码、邮箱、第三方支付、“网证”等网络可信身份认证等间接方式核验身份,尽可能少提交个人敏感信息;如果必须提供包含人脸、身份证照片等信息,尽量确认其是否有相应的依据,身份信息是否由公安部门、人民银行等权威第三方进行核验,身份信息是否会被永久留存。
3、向第三方页面提供个人信息要留心。个人在使用App时,如果遇到跳转至第三方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时,要谨慎提供个人信息,避免提交与服务无关的信息。同时,不要轻易为第三方页面开通可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不要通过第三方链接或页面直接下载安装一些不明来源的App。
4、不使用的App应及时注销账号。不少App都存在“注册容易注销难”的现象。部分App在用户注销账号后,还继续以短信、电话等方式骚扰用户。个人应将长时间不使用的App账号解绑、注销,再删除客户端;换手机号时,应注销旧手机号注册的各种账号。如发现App未提供注销账号功能或注销机制无效,可向有关部门举报。
5、应关闭非必要权限。权限是操作系统内置的访问控制机制。一些App会通过借助操作系统向用户申请开启权限来收集相应的个人信息。比如,App申请“相机”权限用于拍照录像、扫描二维码、人脸识别等;申请“位置”权限可以获取基于GPS等的精准地理位置用于地图导航、实时位置共享等服务或基于基站、IP等粗略的地理位置用于查看附近的服务或基于位置的智能推荐等。如果App强制要求用户提供无关权限,则需要考虑是否继续使用App,防止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
个人信息泄露找什么部门投诉
个人信息泄露可以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防止泄露措施:
1、手机、电脑安装安全软件,每周进行一次病毒查杀并及时更新软件;
2、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随便安装;
3、设置高保密强度密码;
4、在网络上留电话号码,数字之间可以用“-”隔开,避免被搜索引擎搜到;
5、有个人信息的证件一定要保存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个人信息被泄露后要怎么补救?
1、第一时间换账号。
2、及时更改重要的密码。
3、报案。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应该报警。
4、收集证据。在信息泄露之后,会收到各种邮件和电话,记下对方的电话或者是邮箱地址等有用的信息。
5、无关重要的信息可以不予理睬。
个人信息遭泄露后的风险和危害
1、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垃圾邮件源源不断。这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个人信息被泄露后,你的电子邮箱可以每天都会收到十几封垃圾邮件,也是以推销为主,而且还是些乱七八糟且没有创意的广告,还可能会经常被陌生人打过来,有推销保险的,有推销装修的,有推销婴儿用品的。
2、冒名办卡透支欠款。有人通过买来用户的个人信息,复制身份证,在网上骗取银行的信用,从银行办理出各种各样的信用卡,恶意透支消费,然后银行可能直接将欠费的催款单寄给了身份证的主人。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乘机信息被泄露:个人信息安全如何保障?、人民网-该给个人信息泄露“打补丁”了
0条大神的评论